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補習



  尚餘三個聲母,遲點再談。今日想回應一下很多人問我的問題︰為何這麼反對補習?

  每次答這個問題,我都會回答道,補習於我所見只是浪費時間、浪費心機、浪費金錢的「三浪費s」。然而總沒有太多時間詳細闡述這「三浪費s」,故此總帶給人一種為反對而反對之感。

  先讓我定義一下讓我反感的補習。補習的原意從字面看,是補充學習的意思,即是能力較差的學生可能在課堂上未能明暸重點,所以要另覓高手幫助補充知識,以趕上課程。補習這件事出現之初,一般是一些較高年級、成績較好的學生替個別較低年級、成績較差的學弟學妹作私人的輔導、補習,是一種美好的雙向學術性交流。這種形式的補習對整個學習風氣是有利的,亦是和平、可持續發展的。

  然而,基於吸引的經濟誘因,補習近年來變成商業化,甚至集團式經營。規模龐大的補習社重金禮聘所謂的補習名師,集體教授蜂擁以來「莘莘學子」。為求更好經濟效益,索性把課堂拍低,再在別的分店播放,以謀取最好利潤。課堂內容呢,要不就完全從另一角度教過學校所教的內容,要不就圍繞公開考試,斟酌於所謂的應試技巧,以「奪A升Grade」為招徠。之後就是印刷雜誌式、訂裝華麗的精讀本或筆記,冠以「作文天書」、「數學錦囊」、「會考必讀」、「奪星攻略」等美妙名稱。此等補習,已完全脫離補習二字的原義,亦是我最為不喜的。

  為求貼題,以下主要以中文科為例子。然而,我絕非針對中文科。我所說的一切,同樣可套用於其它科目。

  曾經問過不少人,補中文的原因或好處不外乎於︰「學應試技巧」、「學一些上中文課學不到的東西」,以及覬覦一些補習社提供的資源。依我所見,這些原因根本只是一派胡言,毫不成立。

  首先,如果你是為了那些雜誌式精讀本、為了課本的Modal Answer、為了補習社給的題目,或者Past Paper之類而補習,請你先計算一下此等物資的成本究竟是否值得付出如此補習費。此外,若然這是你補習的惟一目的,又或是稍後我所說的其餘兩個原因不成立的話,請問他派精讀本以外的時間你在做甚麼?虛渡歲月?為了那本精讀本呆坐百多分鐘,這是甚麼邏輯?

  重點在於,那本精讀本的實用度究竟大不大,且是否必須。要證明他不是必須,實在太簡單了,只要找到有人無須精讀本而中文成績好於那些讀了精讀本者,即可證明精讀本的出現根本沒有其必要性。我就至死不相信所有會考中文科考獲5*的全都要補中文。我更至死不信我考中文會考會低分到甚麼地步。

  每當說到這裏,換來的總是不屑的表情,或會吐出一句「你中文好所以不用擔心而已,我中文差嘛,只好補習。」我倒想問問,難道所謂的中文好的天生的嗎?難不成一出生就懂得讀寫聽說?如果我是此等超人的話,我恐怕我無從反駁這句子。然而,我絕非怪物。

  既然中文好不是天生的,而我又沒有補習,但結果是現在稱得上是所謂的中文好(雖然我一直不太想慷慨承認此點,論中文好世上才子比比皆是,何時輪到我?)。由普通的邏輯推輪所得,中間定必有一些補習以外的方法促成這個結果。

  要是找回我小學初期的成績表,會發現我最低分的那科正是中文,反而數學常識那些有一百分。藉著我「聲大夾惡」的聲音,被人拉了我去玩中文朗誦,我還清楚記得當時我被老師當頭棒喝我懶音又多,字又不懂讀,甚至連個「天」字都要花一段時間糾正我(那時的我不知為何是說話時不懂用舌頭發音的,而天字剛好以舌音開始,又舌音終結),甚至想過放棄我去朗誦,專心去數學隊算了。當時從來只會有人讚我數學好,或者概括地說句成績好,從不會有人說我中文好。

  還有,當時我是沒有近視的,而現在有七百幾度近視。我自問不算沉迷打機,甚至該說那時根本未興起對著電腦呆。從邏輯推論,當中必定有別的原因導致我如此深近視。那原因正是看書。大概是因為到了小三、小四左右,父親不知怎樣地心血來潮經常去圖書館借些金庸、古龍的小說回家讀,母親又不明所以地借了些愛情小說回來。每晚臨睡前,他們兩個都合拍地找了小說出來看,剩我一個孤伶伶地不知做甚麼。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自己也找點書來看。於是我由兒童圖書館的無聊童話故事書開始,到圖書館旁邊那一堆甚麼金星木星中子星的書,再躍升至成人圖書館的各類小說,本來是看衛斯理的,之後無聊到連武俠小說也找來看,最後我好像是把中國歷史那個分類裏面一列由先秦到晚清的歷史書全部看完。花了我餘下的小學生涯讀了一大堆讀完都不知到了哪裏去的書。到我升中學時,近視已經五、六百度。

  沒錯,閱讀這兩個字根本就是學好中文的最好的錦囊,每一本小說都是考中文的天書,從來沒有亦無須精讀本。七百幾度的近視就是我由數學怪演化成文科人的印證,亦是我中文由最差那科變較好那科的標記。請問哪本教寫作技巧的精讀本比得上圖書館內芸芸叢書?哪位補習名師能把所有名著通通教完?

  說了很多關於自己的事,也許有點跑題了。我在此想論證的,無非是「中文好」絕非天生的,亦是有方法培植出來的,所以那句「你中文好所以不用補習,我中文差所以補」根本絕不成立。

  關於應試技巧的論點,我其實也已經回應了一半。補習名師會教你如何用不同手法去寫議論文,示範給你看如何作一篇《檸檬茶》,我相信那些吸引人去報讀的名師都會說得很好很清楚。然而,試問大家學游泳時是怎樣學的?是坐著看Video看片中的人教你游泳、聽他有條不紊地講解游泳的方法嗎?試問大家怎樣學懂計分數加減的?是靜靜地聽老師逐個步驟教、看老師示範完美的算式嗎?絕不!學游泳是要自己游、要多游才會懂,學計算也是要自己動筆做幾題才明白。Practice make perfect 永遠是真理。讀一百篇範文比不上自己動手寫一篇。

  套用到寫作以外的範疇亦然。任你如何抱怨會考中文的閱讀卷有多難中point,也無非因為你不夠Practice。我至死不信你把過去所有閱理卷做完也不能掌握作答技巧。踏單車哪用人教的?一開始一定會跌倒,但跌倒後要做的不是坐定定聽別人教你如何踏(有誰不懂要用雙腳踏?有誰不知要平衡?),而是再接再厲多試數遍,總有一日你會自己體會到踏單車的竅門,是永遠難以傳授的。

  所以,於我所見,給錢花時間去看Video補習學應試技巧,就等同給錢花時間聽人教你如何用雙腳踏單車,是多餘且無聊的。哪位補習名師敢站出來說做Past Paper是沒用的、是比不上讀他的精讀本的,我也想見識一下。

  最後一個論點,就是「學一些上中文課學不到的東西」。我相信無須多言的了,不論是多看書還是做Past Paper,成效都肯定比起花錢補習顯著。再者,補習的人無非為求會考,我敢說我們現在用的教科書,全部都已經覆蓋所有會考要學的東西,那請問還有甚麼是要去補習社學的呢?

  如果到了這刻你還是完全不動搖,堅信補習是必要的,那我相信最合理的邏輯就是你有其它我沒想過的補習原因。那我也想見識一下,說不定見識過後能讓我對補習摒除偏見,減少怒氣,長命幾年呢!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初談拼音

  今日稍為回顧了一下自己曾打過的網誌,發現原來自己怒氣頗重,絕大部分的篇幅都是用來批評人家中文用得不好,甚缺建設性。與此同時,逐漸發現每次寫拼一些音標出來,不論中英,根本沒人看得懂。不時想問自己,究竟我那些音標寫來除了用以宣告天下「我識音標」以外,還有甚麼用途。兩種思想同時泛起的情況下,促成這篇文章的出現。

  音標的發明,是為求以文字的方式告知一個音節如何發音。但原來我們由幼稚園開始學語言,從不接觸拼音,查字典呢,要不就查中文字的同音字,要不就用發聲字典聽英文字的讀音。印於字典上的音標慘被淪為裝飾品。

  要談拼音或音標,首先要談學習的必要性。或者有人會認為,查同音字或者聽發聲字典已經足夠。我敢講,這是絕不足夠。讓我舉一些例子︰

  假如我不懂「關」字怎樣讀,於是我查字典,會查到同音字是「鰥」。試問我連「關」字都不懂,又怎會懂「鰥」字呢?於是我只好千辛萬苦再查「鰥」字的讀音,同音字卻又是「關」。天哪!究竟我做錯了甚麼?要這樣耍我!

  這些例子我都是亂揭字典找出來的。現在找到了「卜」字。卜字沒有同音字,那兒只寫著「波屋切」﹐還真抽象,難道真的要很快地讀波屋波屋試試看嗎?神呀!究竟是怎樣讀的?

  還有一點,就是大家關注的懶音錯音問題,「你」字,在字典那兒只寫著「尼低上」,姑勿論究竟甚麼是尼低上,就算我懂甚麼是低上聲,也不等於我知道「你」字是要有鼻音的。

  從上述例子可見,如果懂得拼音的話,即可逃過字典同音字的恐怖陷阱,而且百分百保證不會讀錯,那何樂而不為呢?

  不得不承認,要學音標的話,英文比中文的必要性更大。要學英文拼音還是上蕭愷一的網誌吧,我只能盡力談談網上較少相關資料的粵語拼音。

  凡中文字均可寫出粵語拼音,而這個拼音主要分為三部分,包括聲母、韻母和聲調。

  先別被這些名詞嚇倒,其實只要你不是啞的都會明白那些是甚麼。當我們說一個字的時候,無論如何總要有個開始,可能是合起嘴開始(如「嗎」),或者是張開嘴開始(「哈」),甚至是用舌頭頂著牙齒開始(他)。這種準備發聲的方法,就是所謂的聲母。

  廣府話裏面一共有19個聲母。都是那句,別被這數字嚇倒。這19種「開始發音的方式」其實是所有香港人天生都懂的,況且廣府話的聲母全部都是不發聲的,不像英語裏要再細分為發聲與不發聲兩種,學起來簡單得多。(英語貌似有23個聲母呢!)

  只要你曾經接觸過些少英語,你應該已經完全掌握13個聲母,且完全沒讀錯。不信?給你看看你就信了!

b(巴),p(趴),m(嗎),f(花),d(打),
t(他),n(拿),l(啦),g(家),k(卡),
h(哈),s(沙),w(蛙)



  沒騙你吧!19個聲母已懂了13個,現在突然發現原來自己的嘴巴可以用這麼多方法發音了吧!神創造天地萬物的時候可真神奇。

  向餘下的6個進發,根本毫無難度的,不用怕!

  問題︰請問「欣」字的聲母是甚麼?上面那13個通通不是?那是甚麼呢?相信不少人都會答「y」。但請緊記,在音標裏,不論中英,y都是一個韻母(容後再談),而這個似y非y的聲母,我們寫作j。例如「英」、「認」、「用」、「人」、「樣」,全部的聲母也是j。

  再送大家兩個字︰「知」和「痴」,聲母是甚麼?這兩個字都是靠兩排牙齒磨擦發音,只是一個不會噴氣,另一個大力點會噴氣。它們分別代表另外兩個聲母,是dz(睛、尖、真、中)和ts(晴、簽、親、衝)。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學了16個聲母,怎麼我好像沒教過任何東西似的?因為這16個聲母根本沒甚麼好教,如果你不懂發這16個聲母的話大概要去看醫生的了。

  另外那3個聲母相信是最為棘手的,就是gw、kw和聲母。下次再談。

  希望大家看過這篇網誌後,不再對拼音望而生畏,嘗試與它接觸吧!

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再接再厲



  由於流感肆虐,且不幸侵凌我的身體,加上每天放學後因班際演藝比賽練習而應接不暇,所以無空餘時間更新網誌。週末健康稍為改善了一點,豈料再被晚間《係咪小兒科》的一道「小四中文題」弄得幾近吐血身亡。

  稍有記憶者,應記得當時古巨基問黃宗澤一道「讀默題」,讀到「徇眾要求,再接再厲」,然後黃宗澤寫了「詢眾要求,再接再勵」,最終當然是錯了。本來想罵黃宗澤不懂寫中文字,稍後卻詫見各「精英尖子班」(在香港討論區被狠狠批評,在此只談語文,不談其它)「不約而同」、出奇巧合地將我們看慣的「再接再厲」寫成「再接再礪」。此時頓即「但血哽在喉中 不吐不快」。

  要我歸納此讓人吐血的語文問題,我不可以說是錯別字,在此借用一個在網上看過的名詞︰「語文潔癖」。何謂「語文潔癖」呢?當你聽到有人把「時間」的「間」讀成「奸」,又或者有人教你「咄咄逼人」的「咄」字要讀成「duet7(嘟)」的時候,你會顯然地感覺到有點兒礙耳,卻又無從尋理據去謾罵他錯,只好忍氣吞聲忍受那正音的教誨。然而,你心裏深深明白,他說的中文根本不是人說的,根本不是用來溝通的,只是一個拿著一堆古書讀中文的人。他,便是一典型語文潔癖者。

  為何我會說《係咪小兒科》成了語言潔癖呢?不如先讓我介紹一下這個少見的「礪」字的生平︰(下列典故式內容有跡可尋,但未必百分百準確,不建議引用。)

  在倉頡造字之時,並沒有從石旁的「礪」字,只有甚麼偏旁都沒有的「厲」。這就是金文的「厲」字︰


  抱歉找不到「厲」字的甲骨文,且此為形聲字,所以較難幻想此字的本義。當時穴居的中國人學會了磨擦生火,他們找到一種石頭,加以磨擦後就會生熱,成為火種。由於他們對這種石朝夕相對,經常要稱呼這種石,所以倉頡(造字那位)就造了一個字給它。但石頭是很難畫的,所以只好造形聲字,這就是「厲」字。

  倉頡造字是很辛苦的,所以造不到太多字。面對千千萬萬想表達的用意,中國人只好將字的用意引申,例如索性把「磨擦『厲』生熱」這動作,甚至只是「磨擦」的動作,都命名為「厲」。

  中國人也是抽象主義者,「厲」字本來是具象的「磨擦」動作。這動作卻又帶給人一種強悍、猛烈之感,於是出現了「厲鬼」、「厲害」、「凌厲」這些詞語。周厲王的厲字大概也是這意思。

  說到這兒,究竟「礪」字是怎樣來的呢?其實很簡單。古代的人也會寫錯別字的,他們知道「厲」是代表旱石,又知道它是形聲字,於是有些人加了個石字部給它。在古代的中國,這兩個字一向都是相通的。

  那「再接再厲」這個成語是如何來的呢?無非源於唐代韓愈的「鬥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厲乃。意思是鬥雞被水噴過之後,神氣自若,隨即再次交接,再次以雞啄相磨爭鬥。「再接再厲」後來被引申為繼續努力、再加一把勁之類的意思。

  這裏的「厲」很明顯是指「磨擦」,是一個動詞。

  那有甚麼問題呢?問題來了,且出於清朝某好心人整理康熙大字典之時。這好心人發現了原來「厲」、「礪」這兩個字意義相同,但又並存了那麼久,覺得很不妥。於是他做了一件好心事,就是把這兩個字分開,「礪」作動詞,只用了「磨擦」的意思,其餘意思歸於「厲」所有。

  時日如飛,日月如梭,於二十一世紀生活的我們已沒人理會這好心人如何分這兩個字,只記得「厲」這個字。但「再接再礪」四字竟會在二十一世紀的電視節目之中復活,甚至不視「再接再厲」為正確答案,未免有點駭人。不難想像,出題的人無非只是「搬字過紙」,憑優美的語文潔癖緊遵好心人的教誨,卻忽視了我們現已沒人會寫「再接再礪」,連倉頡輸入法的選字表也只見到從厂部的厲(見頁首圖)。

  說著也可笑,如果是根據古著的話,「厲」、「礪」本應相通的,即是「再接再厲」和「再接再礪」也正確。換我是小學生的話,都寧願捨難取易寫沒石字旁的吧!但為何「建設尖子班」的人會異口同聲選擇較難的寫法呢?很難令人相信他們不是背答案。

  係咪小兒科,千祈咪教壞細路哥!

2008年11月29日 星期六

女兒紅 - Stephy

  本來是打算用一篇網誌冷諷一些考朗讀前「勤力溫習」語文錦囊或蕭源筆記的「好學生」,好奇一下為何他們寧讀一些掛一漏萬的「天書」反之放棄真正的中文天書──字典。但這激進的思想漸爾被Stephy的歌聲淡化、冷靜化,讓「字有玄機」做多一次歌詞分享Blog吧!總勝於作出無謂的怨懟吧!

  宣傳時間──鄧麗欣全新大碟The Red Album已在11月27日推出,各大影視舖有售,保證沒有走音,如走包換。

  十首歌之中,出自夕爺林夕手筆的有兩首,其一是女兒紅(不是周杰倫那首- -"),其二是苦浪漫(七夕國語版)。以下冒侵犯版權危險播放女兒紅。



照例奉上歌詞︰
慘遭出賣都裝作並沒有事
吵翻天便不智
耍光手段驚失勢就像政治
雙方心力比試

愛得深才給他脅持
似臣民靠天子的恩賜
這種關係多麼過時
連回味也可恥

*情花撲翼 飛過禁宮
當女兒紅比血石 不怕硬碰
人非哈巴 不屑爭寵
當愛苗隨街舞動 想種便種*

多少戀人真好到並沒替代
偷生忍辱都愛

大家公平分享舞台
似朝拜最終會做奴才
後宮空著等他到來
難道習性不改

Repeat *

如花似玉 早已變種
不強求人家器重 不扣自信
誰想背叛 萬人簇擁
只有如慈禧心狠 斬殺示眾


  上文提過,周杰倫亦有一曲名為女兒紅,後來發現連梅艷芳也有一首,這歌名可還真熱門。要解這首歌詞還真考人功夫。驟眼看來,似乎歌名是「食字」式用了「女兒紅」三字反映詞中女生的紅……到底是眼紅抑或胭紅就不得而知了。(所謂的借代?以紅色借代曲中女生心情?又與「Red Album」有沒有關系呢?)

  表面看來,整首歌都是在以清宮一名女子作喻體。這種比喻貼切得無法再貼切,重點在於比喻之餘加以演繹,有效地抒發出感情……(究竟林夕是否曾做過後宮妃嬪的?)

  已經再不能找到更好的言詞去讚揚林夕所駕馭的中文。誰說一定要用「深不可測」的中文,或是華麗絢爛的四字詞才可清晰準確表達感情的?

  「愛得深才給他脅持,似臣民靠天子的恩賜。」本句所用的句式和詞語是任何懂寫中文者皆懂的。但誰能巧妙地使用「脅持」、「恩賜」來映托出苛求憐愛的依戀之感?

  副歌用的中文更……(用哪個詞語好呢?)……沉魚落雁。「情花撲翼,飛過禁宮」八個字凡人皆曉,「撲翼」比起用「拍翼」更好,因為「撲」字本身有捨身前衝、不惜一切的形象,從一個動詞中也能帶出具象的情感。而「情花」兩個字已經又是一個借代。為何「飛過禁宮」而非「飄過禁宮」?同一原因,「飛」能帶出自由輕俏之形,與之前被「脅持」、靠「恩賜」的觸感反襯,亦能彰顯女兒的「紅」。

  同樣地,後面的詞亦流露出身心受困情卻自在的意境。「當女兒紅比血石」簡單七字已能點題,這個「紅」字用得實在太妙。表面看是說一種顏色紅得好比血石一樣紅,血石是本體女兒紅的喻體。實際上,整個「紅比血石」都是一種借代,「紅」如之前所說,借代了女生之情,或是剛強之類,實際如何恐怕要林夕解畫;「血石」這特別的喻體亦同樣具有剛強的形態,而且看到這兩個字亦樣人產生了一種……難以言喻的獨特觀感,整個想表達的情懷顯露無遺。

  「人非哈巴,不屑爭寵」哈巴究竟是甚麼不甚肯定。腦海中所能聯想到的是清廷滿族皇室所飼的寵物狗──這也合情合理,反映出主角不想如哈巴狗般搖尾乞憐苛求得寵。

  「當愛苗隨街舞動,想種便種」亦與情花撲翼那句有異曲同工之妙──「舞動」以動詞身份帶出愉悅自在之情,再加以「想種便種」突顯「女兒紅」追求的自由的愛。

  整首歌的歌詞皆無懈可擊,不論是用的詞語、表達的方法,甚或是背後所寫的情感,統統美輪美奐。我自問再沒能力掏出更多褒賞之詞去點評這份歌詞,未談及的部分憑心領會吧。

  學校地下張貼了各級各科最高分的頭十名名單,有同學說某些得分高者「屈機」,中文最高分的那些「中文屈機」。然則,在我心目中,「中文屈機」的非林夕莫屬。

  放心吧!這個網誌不會變歌詞介紹網誌或者林夕欣賞會的,下次找回一些「中文點」的題目說吧!

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櫻花樹下

既然聽歌可以學英文,學中文何嘗不可?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首應該不少人聽過的歌──櫻花樹下。



歌詞如下︰

樹蔭有一隻蟬 跌落你身邊
驚慌到失足向前 然後撲入我一雙肩
令你腼腆一臉 像櫻花萬千
懷念美好高中兩年 期望你的青春不變
去到今天

還記得櫻花正開 還未懂跟你示愛
初春來時 彼此約定過 繼續期待
人置身這大時代 投入幾番競技賽
曾分開 曾相愛 等待 花蕊又跌下來 
才洞悉這是戀愛

未有過的愛情 但有種溫馨
歸家那單車小徑 沿路細聽你的歌聲
沒法再三傾聽 你的感動暱稱
維繫錯的一番友情 無奈已經不可糾正
太過堅貞

還記得櫻花正開 還未懂跟你示愛
初春來時 彼此閉著眼 渴望未來
人置身這大時代 投入幾番競技賽
曾分開 曾相愛 等待 跟你未愛的愛 
你說悲不悲哀

秒速之間變改 小小世界
眷戀 也許走不過 拆卸的街
少女亦隨年漸長 走得多麼快

如有天櫻花再開 期望可跟你示愛
當天園林今天已換上滿地青苔
如有天置地門外 乘電車跨過大海
匆匆跟你 相望一眼 沒理睬
明日花 昨日已開


林若寧的作品。歌詞可說是現今世代僅存惟一可稱為「中國文學」的東西,亦是大家最常接觸的文學。林若寧用的中文亦用得不錯……或者說用得很好。若說詩人是唐代文學家、詞人是宋代文學家,那現代的文學家很可能是填詞人了。

先回應上一篇談過的懶音問題。大家可以很清楚聽到張敬軒讀的「你」和「我」的鼻音,而且是相當自然,不造作。還有「臉」、「念」等n聲母的字、「眼」、「外」等ng聲母(註︰這裏不可直接打音標,ng其實是一個合起來的音標)的字。惟一要注意的是「愛」字應是零聲母──唱歌來說加ng聲母在前有助發音,而且可以使一句歌詞的連接性加強,故此我不反對歌手的「愛」有ng聲母──但「注意懶音問題者」應留意此字無須造作地加鼻音。

談談「腼腆」這詞。簡單來說即是解「害羞」,「怕醜」。但用「腼腆」不旦能與旋律配合,且令整個意境更漂亮。可想像,一個女孩在樹上一隻蟬跌到自己身邊後驚慌伏進自己喜歡的男生肩上那時含羞答答的表情。除了「腼腆」以外再也找不到其它更好的形容詞了。

值得提醒的是,有些人會有邊讀邊將「腼腆」讀成「免典」。只要聽清楚張敬軒的歌聲,不難聽見「腆」字是t聲母的。

說著,首段歌詞是不是就是所謂的「敘事抒情」呢?

林若寧用的中文真的「美不勝收」。例如他不會用「才學懂這是戀愛」,而用「洞悉」。這裏用洞悉有一種覺悟、突然明暸的意思,讓人有時光飛逝,驀地清醒之感。諸君作文時除了用「明白」、「明暸」,還可用「洞悉」。

順道一提,「花蕊」的「蕊」字。不少人讀錯這個字,最常見是當你稱呼「田蕊妮」的時候。這個字是第五聲的(即是與「五」字同一個聲調),拼音很特別的,是joey5(註︰文中未能直接打音標,oe其實是一個合起來的音標),即是「銳」字的低上聲。張敬軒唱得不太清楚,不知讀對與否。

繼續讚林若寧……尾二那段優雅地運用了不同的詞彙組合突顯「時光飛逝」的意境。「隨年漸長」這四個字已經是沒有中學生會寫得出的了(哪怕他們補習時學會無數「白駒過隙」之類的成語)。

末段的「當天園林今天已換上滿地青苔」,大概是所謂的對比吧!看人家用得多自然!「置地門外」,再一個那些跟蕭源補習的人永遠寫不出的四字詞了!

聽歌之時,不妨欣賞一下填詞人寫的歌詞,體驗一下廣東話在旋律之下的美妙配合,未嘗不是學中文的好機會。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糾正懶音」?



  今日上了一堂「最難聽」的中文課。很簡單,大家自問日常生活會不會聽到這樣的中文?不會的話,這真的是中文嗎?這叫糾正懶音嗎?

  先抱個歉,我的確讀錯了「拂面而過」的「拂」,原因是曾幾何時電視播過有人朗誦表演時這樣讀,誤以為真。

  要談「糾正懶音」,先要談「懶音」的定義。所謂「懶音」,以我所知,就是因為捨易取難而讀錯的廣府語音。那要糾正的話,根本方法是別讀錯那些字,而不是強行捨易取難去讀。

  我絕非認為大家可滿口懶音的交談,但我更反對的是滿音浮誇鼻音的交談。中文的發明不是讓大家練鼻音,而是讓大家溝通。況且中文裏沒有一個字叫「nnnnnng我」或「nnnnnn你」。怎麼說呢?如果你讀所謂懶音比起讀「正音」更容易溝通,我寧願你讀懶音了。

  更壞的情況是矯枉過正。今年比較好了點。以往每逢談所謂懶音的問題時,都會聽到其它同學刻意讀好那些「nnnnng我」、「nnnnnn你」,最可憐的是一堆「nnnn懶音」,甚或「nnnn劉穎匡」的情況。我幾乎可以果斷告訴大家,廣東話裏l聲母的字會多於n聲母,零聲母的字會多於ng聲母。因此,寧可全部讀l聲母或零聲母,萬勿全部讀n聲母或ng聲母,反正懶是人的天性。

  懶音究竟是不是一個問題也值得探討。我問一個問題一定沒人可以答我的︰哪種語言百分百沒有懶音出現?以英文為例,懶音多到一個地步是字典已收錄為正音了。例如Button的ton(懶音簡化為tn),Ladies and gentlemen的and(懶音簡化至只有n音)等……英文還是留給蕭愷一之類的「專家」說吧!

  最後感到可悲的,竟然有同學問我n聲母和ng聲音有甚麼分別。我還以為人天生懂得分n和ng,難道有人會覺得「你」和「我」是同一個聲母的嗎?「諾」又與「崖」、「傲」那些字同一聲母嗎?失望在於連Ms Cheng也貌似不太明白問題所在。唉……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懸浮列車的啟示

  一宗磁浮列車意外成為了香城市民茶餘飯後的話題。不少市民,包括報章社評均指斥列車公司難辭其咎。然而,這亦正好反映了香港市民事事只懂推卸責任,傳媒煽動歪風(Ms Cheng:又愛煽動)的不良社會現象。

  從緊湊的辯論比賽準備之中抽空打一篇網誌,怎想也想不到一篇只用了最後十數分鐘「嘔」出來的《磁浮列車的啟示》竟成為了……「So-called」37/50分;反之用了足足40分鐘,秏盡腦內所有「Informal Word」寫成的英文作文卻被扣了不少分。這相信也是「磁浮列車」給我的另一大啟示。正如溫了整個週末,做了無數MC的Physics,得出的分數竟遠低於只花了兩三小時看筆記的Biology,誰說多勞一定會多得的?哀哉!

  苦水吐完。還是一如以往要談談中文。原來四篇所謂「作得好」(首先我不對那種甚麼語境意識、整合拓展等迂迴曲折、讓人一頭霧水的「評分準則」抱甚麼好感)的文章,有百分之七十五都有錯別字和用錯標點符號的出現(那百分之二十五當然是……哈哈)。可見原來「語境意識」、「整合拓展」、「見解論證」、「表達組織」做得好,並不等於最基本的用字和標點用得得當。又一啟示了。

  讀了四年EMI學校的中文科,Ms Cheng果然還稱得上一個稱職的中文老師(之前那些……不予置評)。至少從標點符號批改這方面可以見得。香港不少學生根本不能清楚分得清逗號、分號、句號實際用法上的分別,不難見到一整段文字出現無數逗號的「壯觀」場面。標點符號還未搞清楚,而去學習如何「先揚後抑」、「先破後立」,是否有點本末倒置、超乎想像、難以置信、不堪入目、無可奈何呢?第三啟示。

  姑勿論今次磁浮列車一文究竟孰好孰壞,這顯然是給香港學生的一個啟示︰現在是時候去學會如何糾正錯別字、學會善用標點符號:老師也是時候學會怎樣盡好教學責任。這樣才能創建出一篇更完整、更標準正確的文章,作出真真正正的好文章。

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第二人稱

  之前學寫記敘文的時候,都會知道記敘文可以用第一人稱(我)或第三人稱(他)來寫。也有轉數快的同學想到能否用「第二人稱」來寫故事。當你這樣說之時,得到的回應一定是「傻架咩!點寫呀!」、「唔好搞Gag喎!」之類。

  然而,「第二人稱」其實也是一種特別的寫作手法。最簡單的一封書信就是用了第二人稱。寫故事也當然可用第二人稱。偶爾間從網上尋到了一篇用第二人稱寫的文章,在此與大家分享。

──────────────────────────────────
(文章轉自http://charcoal4.blogspot.com/,稍微修改)

  相信你從沒想過,購入一台五百萬像素手機,會令自己萬劫不復。

  你也許還記得,拆開包裝時的興奮,以及睡前把玩著這具備「智能影像定位」功能的潮流聖物時,內心充滿著崇拜與虔敬。

  然而,當你在一小時前踏上商場的扶手電梯,物理上,你的肉身在緩緩上升,但原來,你已接上通往地獄的命運軌跡。

  事關你不知何來的生理突變,竟然「膽生毛」,從褲袋拿出「聖物」。或者,體內一股原始人狩獵的慾望、本性對犯罪刺激的渴求,甚至多年來異性給潛意識造成的仇恨,都一時莫名其妙地湧上心頭,簡單說就是「一時愚昧」了,你竟偷拍前面那位女士的春光乍洩,但詭異的是,你連她樣貌也未看過。

  你以為一按掣,便能留住「美好光影」,讓日後重溫,而「事主」的肉體、心靈、金錢絲毫無損,「利己而不損人」。但是,文明社會不容這種行為,像吐痰要罰款,又或在某些地方,陌生男女的身體觸碰仍是禁忌一樣,當世人認為這是「不道德」,違反它便是自招煩惱。

  沒料到,站在四十多呎外的管理員即時喝止,你在途人前後追捕下,竟情急地跨出扶手電梯,自三層樓高一躍而下,並昏倒於商場地面。諷刺的是,竟有不少人拿出手機拍下你的廬山面貌。

  本官查生死簿,知你陽壽未盡,待會略施杖刑,再由牛頭馬面押你回陽間!

  後生仔,好自為之了!

──────────────────────────────────
  使用第二人稱寫故事的特別之處相信大家現在已能明白,勝過千言萬語的解釋。

  不過世上許多東西都是盡量別加以模仿為妙的。例如大家千萬別模仿文中的「你」去偷拍,同樣地,也別嘗試凌駕「第二人稱」這種容易弄巧成拙的特別寫作手法。第一和第三人稱已經很足夠的了。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一字多音



  昨日美國總統大選已經塵埃落定,黑人終於創造歷史,成為國家領導人。至於奧巴馬能否達成全世界的期望,兌現諾言,為美國帶來“Change”,讓我們拭目以待。

  網誌附上的照片只是作為引子,沒甚麼實質用途,亦與我今日想談的沒太大關係。因為總統大選報導我所留意的,主要是電視新聞。

  兩大電視台全日都不停提及「票站調查」的結果。有時會聽見主播或記者將「調查」讀成「條查」,也有時會聽見他們讀成「掉查」。晚上看《東山飄雨西關晴》時又聽到汪阿姐以近乎粵劇腔唱出一句「想到心底深處(tsy3),和你的相處(tsy5)」,兩個「處」字明顯地唱了不同的讀音。這都引起我想引入「一字多音」這中文裏既麻煩又有趣的課題。

  從當初的甲骨文,到現代的楷書,文字演化數千年間,很多字的意義都出現了改變,某些字逐漸被淡化,不再被使用,也有些字意義愈來愈多。這些一字多義的字,不時存有不同的音調,以資識別。

  先談「調」字。它有兩個讀音,一個是「掉」(diu6),另一個是「條」(tiu4)。「調」字意思太多了,所以即使分了還是比較亂,總教學中文的外國人一頭霧水。

「調」字不同用法及讀音列表


  好奇的看官可能會問「為甚麼要這樣分」,我也只能答你一句,這是金科玉律,你也不能答為何蘋果的英文是Apple。

  順道說一說「索」字,不少人都知道「搜索」、「索取」的「索」字要讀成sak8(有點似「殺人」的「殺」,但以k收音)。或許正因為如此,我曾幾何時聽過輕鐵上有人自作聰明教他的朋友要把「繩索」的「索」同樣地讀成sak8,教我啼笑皆非。

  「索」字比起「調」字易搞得多。記著,凡用作動詞皆讀sak8,如「索償」、「追魂索命」、「開天索價」(請勿誤寫為「追魂殺命」和「開天殺價」)。而名詞和形容詞讀「塑」(註),如「繩索」、「索然無味」。還有一個例外,「索引」的「索」讀成sak8。

  一字多音的出現,讓中文顯得更生動靈活,再加上一些口語上的變調,更令廣府話鏗鏘有聲。有興趣的讀者不妨翻閱字典查查教不少香港人頭昏腦脹、時常擾亂的「處」字,不同讀音有甚麼不同分別。有機會再談。

(註︰網誌不支援直接輸入音標,這裏「塑」的音標為。)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五星字詞?

  偶爾間在YouTube發現一段短片,片中出現了活學教育的「補習名師」張欣欣,介紹說「教你會考中文作文五星字詞,拎高分把握即時大大提升!學中文,原來可以咁生鬼!」先別說那麼多,看片吧!



  這段影片可謂一半好、一半壞。但那「一半好」我相信其實不少同學都早已認知。例如「鬧彆扭」(廣府話口語說的「扭計」)、「愣怔」和「覬覦」這些都用得很好、說得不錯。如果你真的不懂的話學學也無妨。

  接下來談談麻煩的另一半。

  先談「破壞」和「蹂躪」︰「破壞」大家都知道怎解的了,我想說的是「蹂躪」。首先這不是張欣欣說的「郵輪」,「躪」的正音是「論」。那「蹂躪」是否等於「破壞」呢?

  「蹂」和「躪」均從足部,本義都是踐踏,說得具象一點,如果你到公園,把地上的草當成仇人,拚命不停地踩下去的話,你就在「蹂躪」那些草了。此詞亦可用以比喻「用暴力欺壓、侵凌」,最常見就是說「國家被戰火蹂躪」、「人權自由被蹂躪」,程度明顯較「破壞」強,有時亦可代以「踐踏」,例如「國家主權被敵軍踐踏(蹂躪)」、「人權被踐踏(蹂躪)」。通常使用「蹂躪」都是具侮辱性的,且多數用於較抽象、較意識化的賓語之上,若以「破壞」取代便失去韻味。同樣地,使用「蹂躪」取代「破壞」亦未免過於浮誇。

  如果大家真的嫌「破壞」太簡單,可以用「毀壞」、「摧毀」代替,總好於「蹂躪」(很簡單,你不會說「傢具被踐踏」吧,除非你覺得傢具有尊嚴可言)。

  我不是太喜歡解釋詞語間的差別,因為往往要廢一番唇舌,又不知道人家是否聽得懂,但看見有人誤用詞語,總會讓我感到恚忿。

  我較喜歡用「恚忿」,總覺得較自然,但我也沒說「恚怒」是錯,但與「憤怒」、「生氣」之間總存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細微分別,大概是「恚怒」會用得較嚴肅及程度較高吧!不過也沒所謂,喜歡「恚怒」就「恚怒」吧!不過多說一點,由於「恚」字一個字本身已能解釋「生氣」,所以我們可以用以配搭更多不同的詞,總好於有點多餘地配個怒字上去作形容詞(要形容詞倒不如用回「生氣」、「憤怒」、「怒不可遏」、「七竅生煙」之類吧,別大才小用)。例如「恚罵」就是解「生氣地罵」、「解恚」就是「解除怨恨」,這樣更能善用「恚」字。

  差點忘了,片中張欣欣把「恚」字讀成「慰」,正音是「惠」。

  「白駒過隙」是一個很好的成語,值得學,但也不代表「時日如飛」是錯的。較有疑慮的是,「時日如飛」是成語嗎?四個字的就是成語嗎?

  「惴惴不安」不等於「擔心」。「今天一心向我示愛呢!我不知怎拒絕她是好,我擔心她會傷心,又害怕她以後不理睬我,怎辦?」「有女孩向你示愛你應該開心才是呢!為何惴惴不安?」

  從上述對話可見,「惴惴不安」包含的含意不限於「擔心」,還有一種「害怕」的成分。但在影片中的情況使用也是恰當的。

  要抓細微的錯處還有許多,為免顯得過於「雞蛋裏挑骨頭」,到此為止算了。

  花了那麼多篇幅,無非想提醒大家︰使用多元化、詞義豐富的詞彙固然之好,但學新詞彙不是這樣學的,而是要留意那詞語的用法和特點,才不會弄巧成拙。此外,也有人批評張欣欣連「生氣」的「生」字也讀不好,不配教中文。這點大家自己評價吧!

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狼三則




  既然今日中文統測,便談談中文統測吧!其實我個人並不怎認同這種評核中文的方法,試問分析一篇文章裏面有多少說明方法、判斷一句說話對與錯抑或無從判斷,跟語文能力有甚麼直接關系?不過,無論如何,身為中學生,必須接受這種「閱讀能力考核」。

  這份試卷用了《通說「乾淨」》、《釣勝於魚》以及文言文《聊齋誌異、狼三則》出題。撇除測驗不說,這三篇文章都是寫得很好的文章,值得仔細一讀。

  頭兩篇白話文都十分淺白,最多同學有疑惑的相信在於那篇佔分最重的文言文那兒。

  好,逐題說。我也不是那麼記得全部題目,第一題問題是「上文哪一段所描述的「狼」最為狡黠?何以見得?」,答案是「第二段。因為這段的兩隻狼懂得分兵合擊;一狼假寐,用以誘敵;一狼鑽入積薪中,以攻屠人之後。

  接下來談談「陰險」與「狡詐」之別。要詳細解釋已足夠我多打一千字,所以免了。隨便找《漢語大詞典》看看︰「陰險︰表面和善,內心險惡。」;「狡詐︰狡猾奸詐。」至於狡猾是「詭詐刁鑽」。

  總括而言,「陰險」就是「扮晒好人其實衰人」,「狡詐」就是「用小聰明陰人害人」。懂分的話那條不難答,說完。

  屠夫的態度沒疑惑,四式判斷題是垃圾,一概不談。

  接下來好像是問最尾那段「三事皆出於屠,則屠人之殘,殺狼亦可用也。」有甚麼含意。標準答案是「對待兇殘成性的狼,用類似屠人那些兇狠的手段,也是合適的。

  繼續。終於輪到解文言文的題目了。兩個「止」分別是「停止」和「僅餘」,兩個「顧」是「環顧」和「但」

  至於那兩句語譯,大家用自己的文字寫吧!「其一犬坐於前」,總之就是「其中一隻狼好似隻狗咁坐係前面」;「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大概是「一隻狼係d薪草(乾柴草)度挖窿,想『捐』過去攻擊屠夫後面」。

  最後希望大家考到好成績吧!

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

利害、厲害



  今日的網誌談及的是關於詞語用法的尋根溯源,內容可能會較為沉悶,沒興趣的可以整篇無視。

  在10月27日,我撰寫了一篇名為「以陸運會談中文」的文章,並將之上載至這個網誌以及學校內聯網的討論區上。近日有同學對「利害」和「厲害」的異同有一些看法。就此我也有點懷疑自己一直認為「厲害」才是正確的堅持有否錯誤。抱著「小心求證」的精神,我查考了一些中文的典故,在此與大家分享。

  尋根溯源,我們先看看1971年的《中文大辭典》,裏面收錄了「利害」一詞,有以下三個意思︰

  「一,謂有利及損害也。」亦即我在網誌中提及的「利弊」。大辭典引用了大量典故證明此義,足證「利害」這個用法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通用。

  「二,《新論》篇名。」無須多加解釋了。

  「三,病劇也。病篤也。」即是解患了重病。這個意義也是首次看到,又增廣見聞了。

  三個意思都沒有提及「強悍凶猛」的意思。另外,大辭典沒有收錄「厲害」一詞,可見此詞可能是近現代冒起。

  之後我們看看新一點的詞典。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裏收錄「利害」一詞,意義只剩下「利益和損害」一個。

  《國語辭典》還收錄了「厲害」,解作「猛烈、強烈;嚴重;高強」,亦即是我認為文社啦啦隊歌詞中所謂「利害」的原意。

  任何詞語都是由字組成,要查考詞語的意思,我們也可嘗試從字出發。在此,我們不妨探討一下「利」和「厲」之別︰

  「利」字原意解銳利(《說文》︰利,銛也。),後引申至利益、順利的意思,例如項羽說的「時不利兮騅不逝」的「利」便是這類意思。至於「厲」,本義「旱石也」(《說文》),用以取火,後引申為嚴厲、猛烈的意思,《禮記》所言「不厲而威」就是指君主無須以苛政待人卻可顯君威。

  《廣韻》︰厲,烈也,猛也;利,吉也,宜也。很清楚已經看到,「厲」字比起「利」字更適合於形容「厲害」。

  綜合上述所見,相信大家已很清楚為何要用「厲害」而不用「利害」。不過,或者因為讀音相近的緣故,一些較新的詞典出現了「利害同厲害」的說法(大部分字典還是把這兩詞分得很清楚)。儘管如此,也能看得出兩者主次、先後之分。

  《商務新字典》︰「厲害︰1.凶猛;2.過甚、很。」,「利害︰1.利益和損害;2.同厲害。

  可見「厲害」才是本詞,「利害」的本義還是利益和損害,「同厲害」只是加以補充。這可視為字典收錄積非成是、約定俗成字詞的典型例子。

  種種證據均顯示「厲害」才是最合適、最恰當、最有根據的用法。根據某些人說「多人用就是正寫」的說法,如果大家用雅虎搜尋器做點工夫的話,也應會發現「厲害」比起「利害」更廣為人用。

  自此以後,希望大家別再單憑一兩個網頁所言而判斷一個字或一個詞是否正確,尋根溯源才是真理。

2008年11月1日 星期六

新聞分享(一)

電腦化致考生字醜錯多 不用提筆寫字 語文水平大降
(明報)10月31日 星期五 05:05

【明報專訊】政府積極研究發展電子學習教材,不過,電腦化拖累語文水平情况(按︰此字為水部「況」字的簡體字)已響起警號。考試及評核局在高考及會考考試報告揭示,電腦日漸流行,考生提筆寫字大幅減少,應考公開試中英文科目時字體潦草、醜陋、筆畫模糊,加上錯別字嚴重,評卷員難以辨識答案而無法評分,情况(按︰同上)令人震驚。考評局在報告呼籲各界重新審視學生的「寫字問題」。

兩會考報告﹕多年未見改善

考評局剛出版的2008年會考、高考中國語文及英文科目報告均指出,部分考生字體模糊。報告批評考生中英文錯別字太多,多年未見改善,如中文科將「利弊」誤作「利幣」、「華洋雜處」寫作「華洋集處」等。高考中文科報告又指出,「本年不止一名閱卷員指考生字體潦草、書法拙劣、筆畫模糊、難以辨識,連筆畫清楚也做不到,令人震驚。」

考評局分析原因,指「電腦日漸流行,考生提筆機會大減,沒有寫字訓練,字體自然不美,又容易執筆忘字」。局方建議學生在書法方面下苦功,打穩基本功,「一橫一豎,一點一畫不得含糊,至少要做到讓人看得清楚明白」。

中大學者﹕筆畫筆順都忘記

有10多年評卷經驗的中大學者發現,不少考生寫字是「草草了『字』」,字體只着重形似,組織及筆畫根本看不清楚。他批評電腦學習令學生只靠眼讀,毋須執筆寫字,結果連字的筆畫、筆順都全部忘記。他指考生字體含糊,既增加了評卷員的改卷時間,亦對評分造成困難,因為有時難以分辨考生是否寫錯字。

該學者勸告學生﹕「利用互聯網的材料學習並非壞事,但學生緊記眼看手亦要動,否則他朝一日,教師要重新教導學生寫字。」

──────────────────────────────────

相信無須再加解說了,事實再次證明香港學生不論中英文的語文水平都不斷下降,終有一日淪為如《家好月圓》裏中仔那樣中英均遜的「半文盲」。

而依我所見,速成輸入法亦是導致學生忽視字型結構的一大主因。因為只消記得字型的概略,便可找到你想打的字。例如想打「嬴政」的「嬴」字,不需知道它是怎樣寫的,只需記得它與「輸贏」的「贏」差不多,便打「卜弓」慢慢找,找到像樣的就用。這樣下去豈能學好中文結構?

因此,若然要讓港生正視中文結構,有必要摒棄害人匪淺的速成輸入法,改用倉頡、九方之類重視字型拆解的輸入法。

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歷歷在目


  今日中文課時赫然發現有同學的作文中出現了一個「新」詞語︰「瀝瀝在目」。或許只是他執筆忘字或者被那詞的讀音影響而寫錯,但我也想在此談談「歷歷在目」這個詞語。

  其實一個詞語的寫法如何,只要大家稍稍用腦想一想他的意思,便不會有混淆了。《說文解字》寫道︰「歷,過也。」這意義即是等於我們現時使用的「經歷」、「歷程」中「歷」字的意思。在「歷歷在目」一詞中的「歷」,正是代表以往的經歷。整個詞語就是指以往的種種經歷如在眼前一般。

  這樣一想,寫「歷歷在目」是不容置疑的。至於為甚麼會有人誤寫成「瀝瀝在目」,很明顯是與讀音有關。你把「歷歷在目」這四字給十個人看,我敢肯定至少九個會讀成高入聲的「瀝瀝在目」。在耳濡目染之下,聽得多寫得少的情況下,不難想像為何會寫錯此詞。

  「歷」字只有一個基本意義,亦只有一個讀音,就是低入聲的lik9。因此理論上「歷歷在目」是應讀成「lik9lik9在目」的。

  接下來要談談一個更深層的問題。我們之所以要賦予一個字讀音,就是為了方便以口語溝通。若然讀音導致難以溝通,我以為,在不引致誤會的情況下,酌量調校讀音以達至溝通的最基本要求是沒問題的。在很多語言裏,都有「變調」的情況出現,例如普通話會避免重覆讀第三聲,而我們所用的廣府話,我相信也可接受變調。

  用正音讀「歷歷在目」,會讀成「lik9lik9zoi6muk9」,連續四個都是音高相同且較低沉的第六或第九聲,讀起來累贅且不順耳(讀者可試讀「舊事現在尚是歷歷在目」)。故此,將前面兩個低入聲的字轉為高入聲是可以理解的,亦令整個詞語更鏗鏘有聲。

  希望大家讀完這篇文章後會有所啟示,並對那些矯枉過正,不理現實,鼓吹古音的言論作出反思。不過與此同時,亦萬勿因口語的變調而寫白字。達致兩者平衡,便可真正駕馭文字了。

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請勿便溺














  今日上體育課,在更衣室時看見熟悉的牌子,上書「保持清潔,請勿便溺」(「請」字似乎因某些原因被破壞了)。有同學看見此牌,將「請勿便溺」的「溺」讀成「瀝(lik7)」,聽著不順耳。藉此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請勿便溺」這四個字的來由始末。

  首先,平時我們常用的「溺」字,即是「遇溺」的「溺」、「溺愛」的「溺」,正音是帶鼻音的nik7,與不帶鼻音的「瀝」發音不同。但這並非這篇文章的重點。

  大家有否想過,到底大小便的行為與遇溺有甚麼關系?難道有人會在小便中溺斃嗎?其實「請勿便溺」一詞的「便」和「溺」,都是中文裏典型借用名詞作為動詞的例子。「便」,相信大家很清楚是代表甚麼了,正是「糞便」。至於「溺」,是甚麼呢?前面說到糞便,後面說的……沒錯!正是指小便。

  若然大家願意翻一翻字典,便會發現「溺」一字除了可讀成「匿(nik7)」之外,還有另一個讀法和意義。大多數的字典都會寫上「同『尿』字」的字樣。其實「溺」字還可以視為「尿」字的異體字。較早時期的人覺得直接使用「尿」字很粗鄙(正如我們現在亦會覺得某些從尸部的字粗俗),因此就以「溺」字代替(好比我們用其它近音或近義的字取代那些尸部的字)。

  時至今日,社會已廣為接受「尿」字可登大雅之堂,「溺」字的另一意義變得鮮為人知,不過,我們仍可從「請勿便溺」的牌子裏找到痕跡。而嚴格來說,「請勿便溺」的「溺」字應讀成「尿」,沒想過吧!(註︰「尿」字的正確讀法同樣是帶鼻音的niu6,不是liu6。)

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以陸運會談中文

先旨聲明,本文惟一目的只在討論語文,別無他意。

陸運會至今已將近一星期,當日的緊張氣氛漸爾淡化,偶爾腦海中仍浮現幾句啦啦隊歌曲的歌詞及口號,每次都唸得特別繞口,無非出於對中文用法的錯誤。

別的社不談(亦沒能力談),先談小弟所在的文社。文社有一首啦啦隊歌是改篇自《武林群英》,依稀記得一段歌詞如下︰

Lead you Babe
超龜速冠軍仍在
何必傾身去盡
Man House 實太利害
Man House 奪冠
甩開左太多無奈
來甩開幾千公里爭標直到現在

姑勿論那些「龜速」、「甩開」等「潮語」有否不妥,首先要談的是「利害」一詞。我相信Leader們想表達的意思是文社強橫難敵,那詞語是「厲害」,不論是讀音上抑或意義上都與「利害」不同。世上的確有一個詞叫「利害」,意指利處與弊處,義與「利弊」相近。

接下來看看最尾那句,古怪之處在於「爭標直到現在」,「爭標」的意思是爭取冠軍(「標」是「冠軍」的借代),是一個「爭取」的過程。明明已「甩開幾千公里」,為何還要「爭取」到現在呢?這相信是用錯詞語的典型例子,不理歌曲音調的話,使用「奪標」會較好。不過其實也可視「爭標」為「奪冠」整個事情的借代,因此其實問題不太大,還可接受。

(P.S. 小弟自問對寫歌詞都有些少見解,若讓我改這句,我或者會寫「來甩開幾千公里爭標沒有窒礙」甚或「狂風般衝鋒一千公里爭標沒有窒礙」。)

另外還有一句「Man House 屈機兼最強」,則犯了語意重覆的毛病。作為時下年青人,「潮語」使用者的一分子,以我所知,「屈機」的意思是「強得無人能敵」,已包含了「最強」的含意,何必重覆使用呢?原理等同於你不會說「徐子珊美麗兼漂亮」一樣。

而「O開嘴你地好喪」亦有類似問題。「O嘴」本身已有「把嘴巴張開成O字形狀」的意思,再說「O開嘴」意義何在?

之後談談文社的一句「創新」Slogan︰

文社年年極壯舉,
隔離社請勿O嘴!

首先,第一句的問題出於最後的「壯舉」,「壯舉」是一個名詞,用在此有點不妥。不明白嗎?如果我說「文社年年極冠軍」你便會感到有問題了。原理正是一樣。

第二句問題則出於頭兩個字,相信原意是想說旁邊的社請勿感驚訝,那個詞語是「隔籬」︰古人屋與屋之間有一道籬笆作間隔,「隔籬」就是指只隔了一道籬笆,即是很近的意思。也有一個詞語叫「隔離」的,沙士期間淘大花園的居民便被「隔離」了。

談到「隔籬社」,不知是我聽錯抑或如何,我總聽到旁邊的社員高呼自己是「恒社」,甚或「痕社」。我不清楚他們是否真的叫得那麼「恒」,或是被蚊子叮得那般「痕」,但我知道的是我校校訓「文、行、忠、信」中的「行」,是指學生的良好品行和德行,因此「行社」的「行」應與「品行」的「行」同音。

或者有讀者會問︰何必這麼執著呢?我的側重點在於,為何我們說英文也不用說「The girl is beautiful and pretty.」或「Man House is unbeatable and is the strongest.」,更不會把「Hung House」讀成「Hun House」,為何用中文反而會錯?反思反思!

2008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為甚麼今日會有這個網誌出現?我並非甚麼中文補習名師、亦非對中文研究多年的教授、專家云云,只是一個普通至極的中學生,甚至連會考都還未應付。

甚麼促使這個平凡中學生開網誌談中文呢?原因之一無非緣於我對中文的一份執著,眼看現在網絡上「火星文」盛行,錯別字多不勝數;耳聽香港人一口懶音,甚或錯音,流傳五千年、世上歷史最悠長的文字系統淪落至如此地步,身為炎黃子孫豈可不心酸,豈可不肉緊?

原因之二在於,自從踏入中學,身邊的人便不約而同地怨懟著中文科這樣難、那樣不易應付,甚至道及應考會考最擔心的一科在於中文科,爭相找補習「名師」補中文,心中不禁生疑問,為何連第二語言英文都沒人擔心、都有信心,反而朝夕相對的中文沒信心、生怕不及格?

最後一個原因,基於發現網上原來充斥著一個個教人如何學好英文、活用英文的部落格,教人哪樣糾正自己的英文口音,但談中文者卻諷刺地少得可憐。我們大家都是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為何有動力學番人口語而不學好自己母語呢?

教好中文是一個宏達而又遙遠的理想,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不知道會有多少人有機會讀到這篇文章,但我還是希望終有一天,香港人的中文水平會有所提高,起碼不會低於英文水平。